一切已在不言中了……
“公主,您真要去和亲吗?再没有转寰的余地了吗?”盼儿看着眼眶红红的李舒怡,也伤心地问道。
“盼儿”,李舒怡拉着她的手,认真地说:“你从小和我一起长大,随我多年,情同姐妹。我会向皇兄请旨,让你留在皇宫。你若想离开,我也会让皇兄放你出宫,得了自由。”
“我不要我不要”,盼儿不住地摇头拒绝,“公主去哪里,我便要去哪里。我知道您是为了我好,但我不要离开您,一生一世都要跟着公主。”
“好盼儿。”李舒怡为她擦去眼角的泪水,两人就在寝殿内相互依偎着。
这些日子,李舒怡走过了宫里的每一段路,李意也天天陪着她用膳,更匀出许多时间来陪着她。
他不假于人的操办了李舒怡的所有嫁妆,认真挑选了所有随行侍从。
终于,到了离别之日。
公主和亲,多么盛大的一桩喜事!
整座京城都陷入热闹与沸腾之中。街道早早便喧哗起来,有些能力地便包下周边的酒楼,从高处观看这出嫁的盛景;一般的百姓只在两旁的街道,为了更好的位置吵嚷拥挤。
皇宫之内,宫女与侍卫们穿着红衣,排列整齐的守在轿子两侧。
李舒怡一身火红的婚服,正与李意惜别。
她无疑是美丽漂亮的。
婚服的料子是上好的“云纱”,更是少有的红色。这样的料子本就柔软舒适,名贵难求,更遑论红色。
上面绣着繁琐的并蒂枝花纹与一针一线蜜蜜织成巨大的金色凤凰,布满了整个裙摆,栩栩如生,大气又华贵。
满头的绒花、步摇与点翠手法所制成的“凤钗”之下,精心装扮的李舒怡嘴唇红润,眼波流转之间,尽是风情。
不会有什么时候比她现在更美了……
“朕只能送你到这里。一应的嫁妆单子都在盼儿那里,你自己看着处理。到了夷族之后,不必顾忌我与两边的关系。你是什么样就还是什么样,不要因此委屈了自己。”
李意握着李舒怡的手,一字一句地嘱咐着。
“夷族虽远,但有什么缺的就写信回来,朕一定给你送过去。朕会经常派使者去看你,想回来了,就写信朕接你回来。”
他认真地嘱咐,像是把这几日藏着的话说尽。
其实哪里能想回来就立刻回来呢?大家都知道,李舒怡嫁过去之后,除非身死,再难回乡。
但他们此刻都愿意相信,只要想,一定能见!
李舒怡有些哽咽,止不住地点头,说:“皇兄放心,有它在,我们始终是在一起的。”
她的手抚上胸前,婚服之下戴着的是她和李意一人一个的坠子。
李意也摸了摸自己的胸口,露出了一丝笑意。
他又从袖子里掏出一块令牌,递给李舒怡,说:“这是边境百人的调兵之权。若是受了欺负,就借用它保护自己。”
这是他能为李舒怡提供的,最后的保证。
和亲并非万事无忧,谁也不敢保证未来如何。但一旦有了嫌隙,摩擦越多,无力挽回之时,首当其冲的便是她——李舒怡。
边关官员调动何其重要?这百人之权何其难得?这令牌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。
李舒怡紧紧捏着,哽咽着说:“我知道了,皇兄放心,我会好好保护自己。”
“陛下,时候到了。”
一旁的礼部官员已经开始催促,提醒吉时已经到了。
李舒怡看着李意,再没有什么能说得了。
她尽力笑了出来,不想与皇兄最后一面还是自己涕泪横流的难看样子。
太监已经在高喊着“公主出嫁”,李舒怡蓦地跪地,大声说:“妹妹拜别皇兄,望皇兄以后万事珍重,龙体康健;我大宁风调雨顺,百姓无忧!”
这是该有的拜别流程,李意忍着她说完了,才很快把李舒怡扶了起来。
“朕送你上轿。”李意的声音已经低沉许多,紧紧握着李舒怡的手腕,亲自带着她一步一步走到喜轿旁,扶她坐上喜轿。
在“恭送公主”的齐声之中,李意的身影在原地越来越远,直至消失不见。
喜轿刚出来宫门,京城的街道两旁都早已跪满了百姓。在满天飞舞的花瓣与夹杂的金箔之中,高呼着“公主千岁千岁千千岁。”
人声鼎沸之中,李舒怡想到了前世自己看到的那场婚礼。
那个女子也是在不舍与害怕之中,背负着宁朝与夷族的未来,在百姓们齐声的贺声中,走向了夷族,走到了异乡吗?
她在夷族过得是怎样的日子?是何等地思念京城呢?
喜轿浩浩荡荡地离开京城,李舒怡终于回头。
看着越来越远的城门……
不管前路如何,她都要好好地走下去!
【作者题外话】:男女主正式见面倒计时啦
“公主,您真要去和亲吗?再没有转寰的余地了吗?”盼儿看着眼眶红红的李舒怡,也伤心地问道。
“盼儿”,李舒怡拉着她的手,认真地说:“你从小和我一起长大,随我多年,情同姐妹。我会向皇兄请旨,让你留在皇宫。你若想离开,我也会让皇兄放你出宫,得了自由。”
“我不要我不要”,盼儿不住地摇头拒绝,“公主去哪里,我便要去哪里。我知道您是为了我好,但我不要离开您,一生一世都要跟着公主。”
“好盼儿。”李舒怡为她擦去眼角的泪水,两人就在寝殿内相互依偎着。
这些日子,李舒怡走过了宫里的每一段路,李意也天天陪着她用膳,更匀出许多时间来陪着她。
他不假于人的操办了李舒怡的所有嫁妆,认真挑选了所有随行侍从。
终于,到了离别之日。
公主和亲,多么盛大的一桩喜事!
整座京城都陷入热闹与沸腾之中。街道早早便喧哗起来,有些能力地便包下周边的酒楼,从高处观看这出嫁的盛景;一般的百姓只在两旁的街道,为了更好的位置吵嚷拥挤。
皇宫之内,宫女与侍卫们穿着红衣,排列整齐的守在轿子两侧。
李舒怡一身火红的婚服,正与李意惜别。
她无疑是美丽漂亮的。
婚服的料子是上好的“云纱”,更是少有的红色。这样的料子本就柔软舒适,名贵难求,更遑论红色。
上面绣着繁琐的并蒂枝花纹与一针一线蜜蜜织成巨大的金色凤凰,布满了整个裙摆,栩栩如生,大气又华贵。
满头的绒花、步摇与点翠手法所制成的“凤钗”之下,精心装扮的李舒怡嘴唇红润,眼波流转之间,尽是风情。
不会有什么时候比她现在更美了……
“朕只能送你到这里。一应的嫁妆单子都在盼儿那里,你自己看着处理。到了夷族之后,不必顾忌我与两边的关系。你是什么样就还是什么样,不要因此委屈了自己。”
李意握着李舒怡的手,一字一句地嘱咐着。
“夷族虽远,但有什么缺的就写信回来,朕一定给你送过去。朕会经常派使者去看你,想回来了,就写信朕接你回来。”
他认真地嘱咐,像是把这几日藏着的话说尽。
其实哪里能想回来就立刻回来呢?大家都知道,李舒怡嫁过去之后,除非身死,再难回乡。
但他们此刻都愿意相信,只要想,一定能见!
李舒怡有些哽咽,止不住地点头,说:“皇兄放心,有它在,我们始终是在一起的。”
她的手抚上胸前,婚服之下戴着的是她和李意一人一个的坠子。
李意也摸了摸自己的胸口,露出了一丝笑意。
他又从袖子里掏出一块令牌,递给李舒怡,说:“这是边境百人的调兵之权。若是受了欺负,就借用它保护自己。”
这是他能为李舒怡提供的,最后的保证。
和亲并非万事无忧,谁也不敢保证未来如何。但一旦有了嫌隙,摩擦越多,无力挽回之时,首当其冲的便是她——李舒怡。
边关官员调动何其重要?这百人之权何其难得?这令牌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。
李舒怡紧紧捏着,哽咽着说:“我知道了,皇兄放心,我会好好保护自己。”
“陛下,时候到了。”
一旁的礼部官员已经开始催促,提醒吉时已经到了。
李舒怡看着李意,再没有什么能说得了。
她尽力笑了出来,不想与皇兄最后一面还是自己涕泪横流的难看样子。
太监已经在高喊着“公主出嫁”,李舒怡蓦地跪地,大声说:“妹妹拜别皇兄,望皇兄以后万事珍重,龙体康健;我大宁风调雨顺,百姓无忧!”
这是该有的拜别流程,李意忍着她说完了,才很快把李舒怡扶了起来。
“朕送你上轿。”李意的声音已经低沉许多,紧紧握着李舒怡的手腕,亲自带着她一步一步走到喜轿旁,扶她坐上喜轿。
在“恭送公主”的齐声之中,李意的身影在原地越来越远,直至消失不见。
喜轿刚出来宫门,京城的街道两旁都早已跪满了百姓。在满天飞舞的花瓣与夹杂的金箔之中,高呼着“公主千岁千岁千千岁。”
人声鼎沸之中,李舒怡想到了前世自己看到的那场婚礼。
那个女子也是在不舍与害怕之中,背负着宁朝与夷族的未来,在百姓们齐声的贺声中,走向了夷族,走到了异乡吗?
她在夷族过得是怎样的日子?是何等地思念京城呢?
喜轿浩浩荡荡地离开京城,李舒怡终于回头。
看着越来越远的城门……
不管前路如何,她都要好好地走下去!
【作者题外话】:男女主正式见面倒计时啦